服务热线:0510-82812900

ACS APPL MATER INTER(IF=9.229)振荡磁场辅助细菌纤维素调节细胞粘附和内皮化

图片

内皮细胞(EC)是血管和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当血液/淋巴和组织之间分子转运的选择性屏障。生物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制造合成血管移植物在内的组织模拟物,但无法进行血管重塑和血栓形成引起的<6mm直径的通畅问题。内皮是唯一已知的完全不形成血栓的物质,血管生物材料上的功能性内皮化对于维持血管⽹络的通畅性至关重要。细菌纤维素(BC)是一种天然生物材料,具有亲水性、生物相容性、抗降解性、拉伸性和可成形性。


图片

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在工程技术领域Top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在线发表了题为“Oscillating Magnetic Field Regulates Cell Adherence and Endothelialization Based on Magnetic Nanoparticle-Modified Bacterial Cellulose”的文章,采用磁性纳米颗粒与BC支架相结合,连接Arg-Gly-Asp (RGD)肽为细胞锚,将鼠内皮细胞接种于支架上并置于不同频率的磁场中,探究EC上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开发基于振荡磁场远程调节内皮细胞粘附的新策略。

将鼠内皮细胞(C166)接种于修饰后的细菌纤维素,在0、0.1和2 Hz振荡磁场下孵育24小时。研究发现,磁场频率的变化,不会影响细胞粘附行为。与对照组相比,0.1 Hz下RMBC上生长的细胞粘附性显著增强,细胞面积增加23%,而2 Hz抑制细胞生长和粘附,细胞面积减少33%,细胞密度降低38%。将C166接种于RMBC并置于不同频率磁场下孵育4天,在0.1 Hz下细胞融合并显示出典型的内皮状态。慢速振荡磁场可以促进RMBC上内皮细胞的成功内皮化,磁场远程调节血管移植物的合成,在血管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考文献

https://dx.doi.org/10.1021/acsami.0c17213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推送文章仅为学术交流使用,‘原创’为原创编译之标记,不表示本平台对文本主张版权。作者团队或单位如需使用编译文本,可联系小助开放白名单。凡是注明“转载”的稿件,均已注明直接来源,如需使用,请联系版权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